
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,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。其外形色泽褐红,内置汤色红浓明亮,香气独特陈香,滋味醇厚回甘,叶底褐红。
2008年6月17日国家出台了新的普洱茶国家标准,并于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普洱茶国家标准所指的是,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,并且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。
古六大茶山:攸乐、易武、蛮砖、莽枝、倚邦、革登。现都在云南西双版纳区域。
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茶树上的植物,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,需要寄生在高原400多年茶龄的树。生长周期是3至4年,生长期间吸取老茶树的养分,直到养分耗尽,是非常珍贵的山珍。
新六大茶山:勐海、景迈、南糥、巴达、南峤、勐宋。
勐海茶山:勐海茶叶一直以香高味浓、品质优良著称于世。
景迈茶山:景迈山茶属乔木大叶种,香气突显,山野之气强烈,由于与森林混生,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,还具有特别的、浓郁的、持久的花香,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。
南糯茶山:条索较长较紧结,一年的茶汤色金黄、明亮,汤质较饱满,苦弱回甘较快,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,有生津,香气不显,山野气韵较好。
巴达茶山:茶叶味苦涩,回甘、生津快,汤色橘黄晶莹、透亮,条索墨绿油亮,香气好,有梅子香、蜜香。
南峤茶山:属乔木中叶种,灌木居多,口感薄甜,汤色深桔黄,香气一般,茶叶等级低。
勐宋茶山:茶树属乔木中叶种,灌木居多,口感苦涩,微回甘,生津一般,汤色深黄,条索墨黑。
一、决定普洱茶滋味迥异的因素
内因-茶树的种类基因
1、古树茶:七个种变种:普洱茶种、茶种、大理茶种、苦茶种、勐腊茶种、多萼茶种、滇缅茶种。
2、台地茶:云南茶叶研究所1951年后培育的大叶茶种无性系良种:云抗10号、14号、29号、云选9号,长叶白毫等。
外因-土壤
1、砖红壤、红壤、赤红壤、黄壤、紫色土及砂壤。
2、不同茶园的土壤PH值,有机质积累不同。
3、古茶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密植茶园。
外因-小气候
外因-生态环境
外因-制作工艺
二、辨别古树茶与台地茶
1、原香是古树纯料的地域识别符号。易武茶特有的蜜香悠长典雅;蛮砖则雍容华贵大气之花香;倚邦则有“妖惑”之香,引人入胜。
2、山韵是古树纯料的个性识别符号(喉韵)。古树茶给口腔带来的绝非是人们印象中的苦涩艰凝,山韵是古树纯料有别于台地茶地重要特征之一。汤感的稠厚,似水糖般的甘爽、滑过喉咙的润泽,就连汤色都是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油润,直接传递出来自远山最为自然、生态和厚重的气息和韵味。
3、茶气,是古树茶纯料的生命识别符号。古树茶由于吸纳天地精华而蕴含比台地茶更为丰富的微量元素。茶汤由口入胃,生气随奇经八脉抵天门、地门、气门、汗门,而使人产生打嗝、排气、微汗等明显人体感受。古树茶的树龄愈高,它对于口感的刺激度愈低,对于体感的刺激度则愈高。
4、鲜叶。古树茶叶状挺拔坚硬,含蓄势待发之力,叶形壮硕,叶面革质感明显,叶脉清晰,叶边齿状无规律状。台地树叶劲稍软,叶身单薄,叶子裙边波浪,叶边齿状呈规律性。
5、毛茶。古树茶条索健硕饱满,毫多而显,有油润般的光泽。台地茶条索瘦小干瘪,无毫或少毫,黯淡无光。
6、口感。台地茶苦味、涩味。古树茶甜味、回甘、生津。
7、叶底。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,肥大且弹性、柔韧性好。台地茶不易舒展,质感薄小且脆硬,无弹性无活力。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Copyright © 云南郎韵茶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滇ICP备16005772号-1
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1211号